香港進入減息週期,今年已經第二次減息,新利率降至5厘及5.25厘,創下自2022年11月以來近三年的新低。儘管樓市呈現回暖跡象,但樓價尚未有明顯回升,市場估價仍持續在低位徘徊。有部份業主仍然需要敘造按揭,最終結果要「抬錢上會」,近日筆者就遇到相類似的例子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銀行估價不足帶來的挑戰,以及業主與買家應如何智慧應對。
銀行估唔足價 買家如何反應?
按揭估價的核心在於銀行會以申請當刻的單位估值,而非最初的買入價,作為批出貸款的基礎。這對買家,特別是樓花買家,會產生顯著影響。
買家「抬錢上會」
其實按揭的成數乃取決於單位在申請當刻的估值,而非原初買入時的價格。近期有一位買家,購入樓花單位售價600萬元,他選用建築期付款,然後到交樓前夕,單位估值下跌至480萬元的話,因為銀行會以480萬元這個最新的估值為基礎批出貸款。言則同樣是八成按,估值下跌後的首期金額會由120萬元上升至216萬元(600萬元成交價減去最新480萬元的八成,即384萬元,等於216萬元),買家需要額外籌措資金「抬錢上會」。
買家轉按「甩名」
除了樓花買家,部分業主亦有需要在銀行估價不足時繼續申請按揭,例如一些欲借轉按「甩名」的業主。近期我們接觸到一個個案,一對夫婦2018年以545萬元購入一個位於西灣河的單位,當時二人以聯名方式借貸買入。直至今年,單位餘下供款280萬元,因為他們欲將男方從按揭貸款中除名,並希望將單位出租,按揭專員為二人向不同銀行查詢。其後我們得知單位的最新估值介乎256萬元至360萬元,考慮到七成按以上的單位只能作自住用途,而且女方的入息水平有限,我們建議他們使用一間傳統大行的按揭計劃,以355萬元的估值承造七成按。最終二人額外掏出約32萬元的差額,透過轉按將男方從貸款中除名,並讓單位符合出租要求。
買家被迫在按揭高息期轉按
另一類申請者乃數年前買樓,選擇了由發展商提供的「呼吸plan」或其他漸進式供款計劃的業主。這類計劃的特點是入場門檻較低,首兩三年的息率通常較銀行提供的按揭貸款為低,但一旦踏入高息期,息率就會攀升到4厘甚至更高,故這些買家往往被迫在高息期開展前將物業轉按。筆者亦曾接觸過一個個案,該名業主數年前利用發展商按揭,購入紅磡區一個屋苑單位,供款至今尚欠460萬元。因為即將踏入高息期,業主著我們幫忙申請轉按。不過,單位最新的估價只有450萬至500萬元,如要承造七成或更低成數的按揭,業主需補上至少110萬元的差額,就算業主本身是有穩定收入的公務員,霎時間都難以拿出過百萬元。結果,考慮到承受高息不太化算,業主還是決定即使要再買一次按揭保險,也要承造八成按揭,最終他額外補上了60萬元,以完成整個轉按流程。
從經驗來看,不同銀行之間的估價可以相距甚遠,如有需要,業主或準買家們可透過專業的按揭顧問向銀行查詢估價,以確保自己在申請按揭或轉按時有較大彈性。
物業估價不足 買家點算好?
面對銀行估價不足的挑戰時,買家和業主可採取以下策略:
- 籌措額外資金: 最直接的方式是補足銀行貸款與成交價之間的差額,即俗稱的「抬錢上會。
- 比較不同銀行估價: 各銀行對同一物業的估價可能存在差異,多方查詢有助於找到較高的估價。
- 尋求高成數按揭: 若符合按揭保險的資格,可考慮申請更高成數按揭(如八成或九成),但需支付額外按揭保險費用。
- 與賣家重新議價: 若交易尚未完全鎖定,可嘗試與賣家協商,要求降低成交價格以符合銀行估價。
- 尋求專業按揭顧問協助: 專業顧問能分析你的財務狀況,提供全面的按揭方案建議,並協助你向多家銀行查詢估價及申請,提升批核成功率。
如你正因銀行估價不足而有按揭難題或想了解更多按揭資訊,歡迎隨時聯絡我們的專業按揭顧問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