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放租 | 買樓不自住 | 置業和自由之間取得平衡

在傳統觀念之下,置業成家被視為人生重大而又必須經歷的階段。不過新一代除了「整頓職場」,嚮往自由的他們聽到買樓二字也「耍手擰頭」,畢竟樓一買就意味著數十年的樓貸,既然借樓市爆升大賺一筆的幻想空間不大,何不把血汗錢用來「返鄉下(去日本遊玩)」?不過,有得揀的話固然人人都想自由瀟灑,到了有更大經濟能力,人們又會開始想搬出去體驗自住生活,繼而到了樓租得久,又會開始為自己替人供樓感到不值。如想在置業和自由之間取得平衡,大家可考慮「買樓不自住」的策略。

投資放租 | 買樓不自住 | 政策放寬出租最高可獲批7成 | 銀行對投資者按揭申請取態積極

買樓涉及二、三十年供款,當然「困身」,但隨著近年政策放寬,買家其實享有愈來愈多的應對方法。昔日銀行對按揭物業出租設有限制。尤其在收緊樓市風險管理政策時,一旦按揭成數高於五成,銀行往往會在按揭條款中加入「不可出租」條款,違規者甚至可能被要求提早還款。然而,隨着金管局於2024至2025年間陸續放寬樓市措施,銀行對此監管亦相應調整。根據現行做法,只要借貸人主動申報並獲銀行同意,即使按揭成數高於一半(如借六至七成),大部分銀行亦已接受物業可作出租用途。

投資放租 | 買樓不自住 | 一邊收租 一邊租樓 自制雙贏局面

近日筆者就接觸到一位客戶任職中層公務員的他,眼見樓市仍處低位,但租金水平較高,就選擇在九龍灣買入一個中小型屋苑實呎254的單位,以樓價360萬元計,首期約100萬元,月供約11,000元。客戶經同事協助,單位到手後又火速以14,000元租出,租金回報率達4.67厘。變相客戶藉收租供樓之餘,更有額外收入幫補他在上環一個步行至港鐵站只需六分鐘,面積相若的單位。單位租金13,000元,客戶用九龍灣收到的租金抵銷3,000元之餘,到金鐘上班亦更快捷。

投資放租 | 買樓不自住 | 租金上升 租金回報率更突破4厘甚至5厘

前陣子有報道指,2025年7月份本港私人住宅平均呎租已升至約38.55元,創歷史新高,並已連續六個月錄得升幅。隨着租金上升,部分屋苑的租金回報率更突破4厘甚至5厘,對年輕投資者而言,頗具吸引力。以目前H按供樓利率封頂3.375厘來說,買樓放租可以抵消按揭供款的機會著實不小。

投資放租 | 買樓不自住 | 風險評估要做足 進可攻 退可守

當然,這種「買樓不自住」的策略並非毫無風險。其一,租務管理需有一定心理與實際準備,租客穩定性、單位維修等都是潛在變數。其二,選擇投資單位時,地點與流通性尤其重要,一旦需要變現,能否迅速出售或轉手將是關鍵考量。此外,市場走勢無法完全預測,即使目前租金回報理想,未來亦有調整可能。不過以上的做法對本身有較強自住需求的讀者來說也不用太大擔憂,萬一自己的單位放租或到外租住別人單位時有何岔子,大不了將原本正放租的單位改回自住,其實是「進可攻,退可守」。

近日筆者就接觸到一位客戶任職中層公務員的他,眼見樓市仍處低位,但租金水平較高,就選擇在九龍灣買入一個中小型屋苑實呎254的單位,以樓價360萬元計,首期約100萬元,月供約11,000元。客戶經同事協助,單位到手後又火速以14,000元租出,租金回報率達4.67厘。變相客戶藉收租供樓之餘,更有額外收入幫補他在上環一個步行至港鐵站只需六分鐘,面積相若的單位。單位租金13,000元,客戶用九龍灣收到的租金抵銷3,000元之餘,到金鐘上班亦更快捷。
近日筆者就接觸到一位客戶任職中層公務員的他,眼見樓市仍處低位,但租金水平較高,就選擇在九龍灣買入一個中小型屋苑實呎254的單位,以樓價360萬元計,首期約100萬元,月供約11,000元。客戶經同事協助,單位到手後又火速以14,000元租出,租金回報率達4.67厘。變相客戶藉收租供樓之餘,更有額外收入幫補他在上環一個步行至港鐵站只需六分鐘,面積相若的單位。單位租金13,000元,客戶用九龍灣收到的租金抵銷3,000元之餘,到金鐘上班亦更快捷。

專題新聞: 按揭新聞頻道

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